不愿生、不敢生二孩, 人大代表建议为你想办法
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之后,让很多家庭带来了福音,但也有很多人不愿生、不敢生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在调研中发现,造成很多人不愿生、不敢生的原因,主要有女性平等就业、妇幼保健、学前教育托管等方面的问题。为此,她建议国家政策上减少生育成本,合理配置与二孩政策相关的基础公共服务。
生二娃 担心保不住饭碗
全国妇联调查显示:生育的就业性别歧视依然普遍存在,49.1%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关注应聘者的性别和婚育状况;54.7%的女性在求职面试中被问及与结婚、生育有关的问题。
即使是职业女性,其职业发展机会和收入也会因生育而减少,67.7%的被调查妇女认为生育减少了培训或晋升机会,64.4%的妇女认为减少了收入;47.4%的认为生育使得工作岗位变差,44%的妇女产假工资不到产前收入的一半,另有12.5%的妇女由于各种原因在生孩子前辞职或被辞退。
为了工作,有的职业女性不得不放弃生育或者推迟生育时间,特别是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妇女,婚后多年不敢要孩子,生育二孩更是无从谈起。
生了二娃 担心没人照顾
据教育部门统计,3岁以下幼儿仅有不到4%在托幼机构照看。3岁以下托幼服务严重不足,直接影响到“全面两孩政策”的有效落地。女性生育意愿因孩子无人照料受到抑制。
据2016年卫生计生委的调查显示,在不愿生育二孩的育龄女性中,有60.7%是出于孩子无人照料而放弃生育。在有3岁以下孩子的18~45岁城镇女性中,有近1/3的人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。
此外,不想生、不敢生二孩,还有其他因素,比如产科、儿科医生数量不能满足需求,有的地方产科病房“一床难求”;婴幼儿照顾行业欠缺规范;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等原因,都影响着生二孩的意愿。
建议为二孩家庭和妈妈减轻负担
孙晓梅代表综合各方面调查研究,建议国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。
孙晓梅建议,为二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。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发放生育津贴,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;在“廉租房”和“经济适用房”等住房优惠政策上,向生育二孩的家庭倾斜;对生育二孩的家庭提供额外医疗保险待遇;对二孩家庭给予孩子在上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减免;为二孩母亲提供更为宽松优惠的产假制度和生育保险金制度;尽可能减少孕妇,尤其是高龄孕妇的工作时间。
政府制订有利于保障女性劳动权益的财政与税收政策。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、税务部门、财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,对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社保缴费适当予以财政补贴,对雇佣女职工超过40%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税费减免
合理配置与二孩政策相关的基础公共服务
孙晓梅建议,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阶段,并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,教育、卫生计生、人社、民政、发改委、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,统筹推进托幼事业发展,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托幼供给体系。
此外,孙晓梅建议消除就业歧视,维护妇女合法劳动权。首先企业要正确对待育龄期女性,对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应多给予人文关怀,让她们能在兼顾身体的同时,不脱离与工作相关的职业。其次,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推行二胎母亲弹性工作制度,保障职业女性在生育二孩之后,能更好地兼顾工作与育儿,不因生育中断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。